
緯育TibaMe for Business自2023年起舉辦「人資練功坊」線下活動,已逾10多場,邀請合作講師與業界大師分享相關議題、也會不定期邀約標竿企業現身分享培訓實績。筆者有幸參加彭智彬老師場次,並在會後採訪並節錄大師觀點,談到企業跨世代團隊常見的問題並給予解方,面對未來5~10年的人才規劃與培訓,給予明確的計畫方向,幫助您的企業可以更有效儲備未來人才。
現今企業普遍面臨著跨世代溝通的挑戰,現在台灣有60%企業團隊至少橫跨四個世代,甚至有30%的企業出現五代同堂,世代溝通價值觀落差很大,做事方法落差也非常大,而建立適應多元世代的組織文化成為關鍵。為了應對這一挑戰,企業需要將組織數位化、資訊透明化、決策流動化以及步調迅速化,才能更有效地吸引和留住新世代的人才。
彭智彬老師金句:「組織要能夠數位化、資訊要能夠透明化、決策要有流動性、要迅速。」
『教練式領導』是主管在跨世代溝通和人才培育的過程,可以採取的手段。主管先培養自身教練力,並透過提問和引導,幫助員工自主思考、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相比直接給出答案或指示,『教練式領導』更能提高員工的責任心與自主性。
企業可以安排主管訓練,夠過講師或顧問,實際解說『教練式領導』心法,讓管理階層有效地提升團隊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同時激發員工的潛力,促進他們的個人成長和發展。因此,企業應該重視教練力的培養,將其納入領導和管理的重要技巧之中,以應對日益複雜和多元化的商業環境。
彭智彬老師金句:「教練式領導就是不直接給答案、不直接下指示、不直接做批判,而是透過提問,讓底下人能夠有決策的機會。」
彭智彬老師金句:「人才發展絕對絕對不能只是人資(HR)的事情,最高主管要支持,其他主管則要跳下來扮演coach或mentor的角色。」
企業需要放眼未來五到十年的人才需求,但未來並不會按照計劃發展,未來所需專才、職務的可能尚未出現,因此建議企業擬定靈活的人才發展計畫。從檢視組織圖,確立組織不變動的目標與願景後,進一步確定人才規格、篩選人才到實施個人發展計畫,每個步驟都需要與組織的戰略方向緊密結合。
所謂真正人才是組織需要提供較多資源培訓者,一旦人員確定以後,需開始評估,這些人才離未來目標的職級落差多少,其中包含能力、經驗、知識、性格上面的落差,詳細盤點評估之後,針對這些未來人才做IDP(個人發展計畫)或GDP(團體訓練計畫),給予精準培訓,務必將實作也加入培訓中,實作經驗永遠比上課重要。
彭智彬老師金句:「好好的訓練你的人,一直到他們有能力可以離開;好好的善待他們,一直到他們不想離開。」
在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企業需要具備適應變化的能力,並不斷探索和創新人才培育的方法。透過建立跨世代友善的組織文化、培養主管教練力、制定靈活的人才發展計畫以及注重人才永續的理念,企業可以更好地儲備未來人才,為未來的發展奠定穩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