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ESG浪潮的推動下,多元、公平及共融(DEI)已逐漸成為當代企業的核心議題,實踐DEI不僅能夠改善員工福祉,提升工作滿意度,還能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在台灣也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跟進、重視並推動與DEI相關的策略,這顯示接下來全新企業將進入新的DEI世代。
DEI是三個英文字母Diversity、Equity、Inclusion的縮寫,這三大核心在職場與社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公平的服務對象是「所有人」,強調根據每個人不同的需求和情況,提供適當的支持和資源,保障在各種差異下,每個人仍能獲得相同的機會,因為我們每個人無論背景如何,都有可能成為少數群體的一部分,因此每個人的多元性都應該被認可並被看見。
近年來,越來越多企業開始關注中高齡及二度就業者的就業機會,例如台北市政府於去年舉辦的「中高齡友善企業聯合就業博覽會」就吸引了許多中高齡轉職者和二度就業婦女的積極參與,甚至有企業招募中高階管理職1名開出月薪最高8萬元,這都顯示企業對中高齡人才的高度重視。
同時像里仁公司很早就開始採用中高齡員工,並透過簡化工作手冊讓這些員工更易於理解和操作;華碩則追求數位平權,透過數位應用程式APP提供豐富的數位資源,並採混齡辦公模式促進不同年齡層員工的交流和創意碰撞;摩斯漢堡則為減輕長時間站立的員工不適,提供了紓緩地墊等措施。
這些例子都展示了企業如何透過提供適合的資源和條件,實現職場的公平,不管具有什麼樣的社會優勢或背景,讓所有員工都能感受到被重視與支持。然而根據「女人迷2023多元共融白皮書」,目前只有9.9%的台灣職場人士感受到完全的心理安全感,僅有16%的員工認為他們在組織中有很強的歸屬感,同時令人感嘆的是,儘管育嬰留停津貼自2021年起已提高到投保薪資的80%,且最長可請領6個月,大部分的企業也都積極推動,但仍有高達45%需要育嬰假的員工對於申請育嬰假感到迷茫或恐懼,甚至根據勞動部勞工保險局統計,男性的實際申請率更只有2成5!
這些數據也顯示企業打造「心理安全感」工作環境的重要性,當員工在團隊中自由表達不同的想法、提問或承認錯誤,組織內的各項政策才不會流於表面形式,促進真正的創新與進步。
一、人才永續,解決企業缺工
美國S&P500強企業中已經有一半的公司特別設立了「多元長」的職位,顯示美國企業對DEI的高度重視,同時美國職場評價社群Glassdoor的調查也顯示,有76%的求職者會在入職時考慮公司的多元共融程度,三分之一的人表示不會應徵缺乏多元性的公司。
在台灣,根據女人迷2022年的大調查結果顯示,高達96%的人認為企業對多元共融的重視程度是他們選擇工作的核心考量因素,這一比例在2023年甚至攀升至97.6%,此外104人力銀行分析也顯示,公開相關DEI政策的企業,求職者受邀參加面試的意願是其他企業的1.3倍,這些數據都反映出重視DEI的企業更能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
二、對齊全球視野,實踐ESG與SDGs
企業推動DEI實際上是在也是促進ESG環境、社會與治理的實踐,同時也實現可持續發展SDGs,包含促進性別平等(SDG 5)、減少不平等(SDG 10)、促進體面工作和經濟增長(SDG 8)等,不僅可以增加企業的誠信和公眾形象,也為實現經濟的可持續增長提供了基礎。
三、提高員工歸屬感,創造高績效
根據麥肯錫的調查報告,團隊組成多元化在前四分之一的公司,其營利能力超過排名在最後四分之一的公司達36%;同時Salesforce的調查也顯示,對於感受到公司歸屬感的員工,其發揮最大工作潛力的可能性是其他員工的5.3倍,這些數據都明確顯示出企業實踐DEI會帶來顯著的益處。
企業如何實踐DEI?這裡提出五大核心策略供參考:
實踐DEI是一個長期且需要靈活調整的過程,如輔仁大學永續發展與管理研究中心專任教授兼國際教育長楊君琦提到的,「DEI不是為了符合規範,而是企業創新的引擎」,透過積極地實踐DEI,企業不僅能夠創造一個更加多元友善的工作環境,也可以在全球化的市場中增加競爭力。
在台灣倡議並實踐DEI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期許未來能夠更多企業組織跟進,讓每個人都能無所畏懼的在職場做真實的自己。
*參考資料:女人迷2023多元共融白皮書、2023台灣企業員工福祉大健檢
緯育TibaMe for Business 合作專業講師,具備DEI-CT(DEI Culture Trainer) 多元共融文化培訓師認證,並以多元身份活躍於業界,本身為多國語言活動主持人,經驗超過20年,同時也是色彩潛意識專家、色彩占卜師、生涯與職涯引導課程講師、網路媒體專欄作家。歡迎點擊作者頭像,追蹤Nina FB粉絲專頁,獲悉最新著作與職涯心得.ᐟ.ᐟ